生命的快樂來自「調伏煩惱」與「慈悲一切」

生命的快樂來自於兩個面向:
第一、是斷除煩惱的快樂,也就是真正的灑脫、自在,是一種內心的絕對平靜。
第二、是來自於幫助他人的快樂,也就是以真誠的慈悲,善待一切生命。
如果能夠掌握這兩項原則--「調伏煩惱」與「慈悲一切」,
生命的快樂指數,必然會不斷地成長。

曬一曬自己的內心,戰勝妄念,這也是修行

習氣跟自己時間久了就習以為自然了,不易被察覺。
做事本身就是考驗。
沒去做,覺得沒什麼難的:當去堅持完成時,你會發現內心的毛 病、習氣都會浮現出來。
拿出來,曬一曬自己的內心,無所求地去做 ,戰勝那些妄念,這也是修行。

幫自己的忙

用信心和慈愛來替換惡念;
用祈求來取代閒聊 ;
用禮拜、經行繞塔來代替無意義的活動,
就是在幫自己的「忙」。

好好思維「暇滿人身獲得甚艱難」之意

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在修行,但是總覺得好像沒什麼進展,為什麼會這樣?最主要就是我們平常沒有好好思維「暇滿此身獲得甚艱難」此偈頌的意思,沒有好好思惟人身難得的道理而造成的。所以,過去的祖師大德們說,對我們一個初學者而言,至少每天應該念誦「暇滿此身獲得甚艱難」這個偈文一百次,而且不只念誦文字而已,更應該好好思維分析此偈文的意思。經過如此的修持,我們對於暇滿人身有一些強烈感受的時候,再去次第學習利益一切眾生的方法,這樣你才能夠成為一個圓滿自利、利他的大丈夫。否則,如果連基礎的思維都沒有,在這種情況下,要想馬上成就金剛總持佛的果位是不可能的,因為,連一個善人都做不到,怎麼可能成為金剛總持佛呢?

行善不能等待

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在平日的生活中盡己所能地多做善事,不要等到錯過了機會再後悔。
在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,及時地伸出你的援手,幫人一把。
即使一個甜蜜的微笑,一句溫馨的話語,在關鍵的時候也能給人莫大的安慰。
對你來說,這只是舉手之勞;而對受助的人來說 ,卻是終身難忘的恩德。
人生短暫無常,行善不能等待。

最勝的修行是把自己的心與佛的心相融

最勝的供養,不僅僅是財富、香燈,而是一顆清淨無染的心;
最勝的恭敬,不僅僅是合十、頂禮、仰望,而是用慈悲的眼觀照眾生;
最勝的讚歎,不僅僅是動聽的梵唄和流淚的讚頌,而是踐行佛走過的路;
最勝的修行,不僅僅是打坐、念誦、聞思、發心,而是把自己的心與佛的心相融。

在生活中實踐種種布施

善待、照顧眾生,使之安樂,你是在布施「慈心」 。
救濟、幫助眾生,使之無苦,你是在布施「悲心」。
受人欺負不加回報 ,你是在布施「寬容」。
傾聽別人訴苦,你是在布施「安慰」。
誇獎別人的優點、善行,是布施他人「自信」。
用功修行、精進念佛,迴向給眾生,這也是一種布施。

我們可以給人好臉色、說人好話、體貼別人、和氣慈愛待人、幫助人、體察別人的需要、原諒別人、給人機會。我們可以 照顧流浪的小貓小狗、打掃街坊、清潔環境、做義工、以功德迴向……這些都是布施。

無私的情感

很多時候動物們無私的情感,非常值得人類學習!加拿大一隻「盲眼 貓」傑克(Jack),儘管兩隻眼睛天生全盲,卻有一顆慷慨熱情 、不盲的心。去年家裡來了一隻被遺棄的孤兒小貓,傑克竟主動去照顧牠,一直到今天小貓長大了,還是把牠當作自己的小孩,也常常一 起遊戲,情同父子。

自從女主人Jamie在去年撿回這隻可憐的小傢伙之後,「盲眼貓 Jack」竟然毫不猶豫地,自願當起奶爸的角色,對這非親非故的小貓,無私無悔的奉獻。這隻小貓被取名為「C.J」,儘管傑克自己雙眼看不見,卻把C.J照顧得無微不至,不但幫時常小貓清理毛髮,又教牠跑跳和爬樹,時時刻刻守護在牠身邊,教會牠一切生活技能。<轉載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