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應該有一些佛法的壓力,給自己創造修行的條件

外面大城市裏的人,確實需要佛法的引導,他們不可能每天呆在寺院、沉浸在聞思修行的氛圍中,但若能調正自己的發心,不管你是送孩子去學校,還是自己去上班,在這個過程中,假如一直以菩提心來攝持,始終不離利益眾生的心態,表面上看來,你是開車或坐公車從自己的家裏到學校門口,但實際上,你心裏的善根與他人是完全不相同的。儘管按照昨天的要求,聽聞佛法必須要如理如法,但有時不得已也有一個開緣——假如實在沒有時間,一邊聽佛法一邊坐車上班,只要發心正確,在這個過程中,儘管偶爾向外散亂,但你的心態會依佛法而轉變、基本上可趨於佛法的境界中的,而且這個功德也相當大。

所以,我們作為皈依佛教的修行人,始終要自己對自己提醒,假如離開了這個,每天不願意聽法,喜歡在外面自由散亂,很多人的修行恐怕難以提高。世間上的學校為了灌輸知識,尚且制定了一套強迫機制來約束學生,我們佛法就更不待言了。所以我想,如果佛教徒僅是為自己的快樂、享受生活,不聽課沒壓力恐怕好一點,但是如果為了度化眾生,使自相續與佛法相應,每天都應該有一些佛法的壓力,如果沒有這樣,除了真正的高僧大德以外,若想每天都以慈悲心度日,這對很多人來說是難以實現的。因此,我們自己給自己創造修行條件非常重要,如果自己都拒絕了,誰也沒辦法強迫你修持!

發心既然如此重要,我們在聽《入菩薩行論》或其他法時,一定要想:我這次聽法並不是為了自己發財升官,或者得一點名聲,而是為了度化眾生。眾生是我們唯一的目的,這一點千萬不能捨棄!華智仁波切在《現觀莊嚴論次第修法》中也有這麼一句話:“我們獲得佛果,不是為自己得到佛的智慧來享受,而是為了一切眾生。”所以我們不管修《現觀莊嚴論》、修中觀、修大圓滿,都是為了利益眾生,若能以這種心態時時攝持,哪怕只是聽一堂課,其功德乃至佛果之間也是不會耗盡的。然而,現在很多修行人根本不懂這個道理,他們聽法只是為了今生的發財,或者一些短暫的利益,當然,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議,這樣求也能有所幫助,但我們應該有遠大的理想,這樣才能對自己的今生來世真正有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