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我們凡夫人幾乎沒有利他的心,但現在遇到了大乘善知識、大乘佛法,若能在相續中生起利益他眾的心,今後就不會造很大惡業了。為什麼呢?因為造惡業完全是為了“自己”,你們想一想,過去自己所造的惡業中,有哪一個是為了眾生而造的?幾乎沒有,全部是為自己以及自己的親朋好友。如果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,這種造惡業的相續就會被中斷,《經觀莊嚴論》中說:“智者如果生起了菩提心,就能遮止無量罪業的惡行。”所以,菩提心是有智慧的人才能生起來的,沒有智慧的人就連聽都聽不進去,更不用說生起來了,但如果他生起了珍貴菩提心,無量的罪業就再也不會有了。《本生傳》中說:“若能生起菩提心,對一切眾生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關愛,所有的非法行就會被遮止,更何況是造不善業了。”
所以,我們應該觀察自己能不能生起菩提心,如果能的話,那相續中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業就會逐漸消失,違犯別解脫戒、菩薩戒、密乘戒的罪業也會逐漸斷盡,大的罪業能壓伏,小的罪業能完全根除,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和力量。
有些人可能問:“往生不是不用菩提心嗎?”不可能,真正往生的人,相續中沒有菩提心的是沒有的。《淨土教言》中也講了,有福報的人在往生的前一刹那,所有的菩提資糧 (包括菩提心) 就已經圓滿了。
不管小士道、中士道還是大士道,每個眾生都有希求,大士道是為了眾生得到解脫,中士道是為了自己的寂滅安樂,小士道只是想自己獲得快樂,無論哪一種人,都不能捨棄菩提心,否則的話,你的願望是實現不了的。我們既然發了菩提心,平時不管接觸什麼人,自己以前受過什麼樣的教育,都應該在行為上表現出大乘行人的善良,這個很重要。
三士道的人都不能離開菩提心。佛陀在經中說:“諸比丘,縱遇命難也不能捨棄菩提心。”上師如意寶以前也講過:“大家應該發願生生世世不捨棄三寶、不誹謗三寶;修行一定要堅定不移,不能遇到違緣困難就馬上動搖;即使遭遇生命危險也不捨棄菩提心。”一再地強調這三個教言。所以在這個世界上,不管是求自己的安樂、求別人的安樂,還是求究竟的解脫,都不能捨棄菩提心。如果沒有菩提心,不要說佛果、阿羅漢果,就連現世中的快樂也很難真正獲得。為什麼呢?如果自私自利的心特別強,即生中你跟任何人都合不來,還會造各種各樣的惡業。因此,即便是世間的為人處事,也需要菩提心、需要利他的心,有了這個心,什麼事情都好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