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所講的,這一生我們能不能成就,關鍵都在遇緣不同。遇到善知識、遇到好老師,那麼道業自然容易成就。所以這生中,我們要努力淨化自己的身心,提昇自己的德行,使之與性德相應,如此才能感召到善知識的同行提攜。更進一步的,也可以在隨緣中,以自身的影響力,作為他人道業的增上緣。
如何淨化身心呢?佛陀教給我們的三綱領不外是深信因果、發菩提心、開發空性的智慧;細的來講,就是「 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。 」這說起來字數不多,卻是我們盡未來際都要修學的功課。
破七處攀緣、別二種根本後,佛告阿難:「此是前塵虛妄相想,惑汝真性;由汝無始至於今生,認賊為子,失汝元常,故受輪轉。」《大佛頂首楞嚴經‧卷一》
古人所講的,這一生我們能不能成就,關鍵都在遇緣不同。遇到善知識、遇到好老師,那麼道業自然容易成就。所以這生中,我們要努力淨化自己的身心,提昇自己的德行,使之與性德相應,如此才能感召到善知識的同行提攜。更進一步的,也可以在隨緣中,以自身的影響力,作為他人道業的增上緣。
如何淨化身心呢?佛陀教給我們的三綱領不外是深信因果、發菩提心、開發空性的智慧;細的來講,就是「 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。 」這說起來字數不多,卻是我們盡未來際都要修學的功課。